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文章内容
常州翠竹中学“以学定教”课堂转型化学课例研究备课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屠 琍
 

第一次备课

时间:20131220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化学组办公室

参与人员:化学组全体成员。

韩慧娟主持

1.              决定在哪个班级上?

(经讨论),由周敏在九10班上第一节,叶蕾在九6班上第二节,韩慧娟在九2班上第三节。

2.邀请谁来全程参与并诊断性指导?

(经咨询)邀请金惠文校长全程参与,时间定在1226日上午和下午各上一节和1227日上午第一节。并且落实上课地点为各班教室。

3.三个人上课是进行重构还是异构?需要递进吗?

反复研讨后,大家还是这样决定:每一个人都先自己独立备课,后一位上课老师都在前一节基础上做修改,有各自的主张,有自己的思考和风格,但是也有改进痕迹。

4.上那一节研究课?

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第三课时的《结晶》一课。

5.究竟该如何处理教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适应范围是什么?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晶的方法有哪些?但实验是让老师设计好引导学生做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合作完成?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

第二次备课

时间:20131226日上午第四节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金惠文校长、岳校长、化学组全体成员。

金校长引领:

     1、我们的研究专题是基于差异的多元教学方式的探究,的确,班级与班级之间是有差异的,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想学好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是有差异的。本节课,什么是晶体?什么是结晶?结晶的两种方法,适用范围?应用等。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而且整堂课学生的活动安排还是不错的。

       后面两节课如何上出差异?比方,第二节课应该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侧重,第一个班按部就班用图表法,第二个班就应该用图像法,然后让学生解释实验注意事项的原因?第三个班应更多地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大胆让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讨论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我们不仅是要答案,更要学生展开的思维过程和相异构想。

2、老师们观察课堂的侧重点,如何观察?

金校长分配了课堂观察的任务,重点要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老师的课堂提问、实验教学的效果等,两位老师分别从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方面(董良)、实验探究的效果(孙阿青)来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教学,为课例研究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三位上课老师任选一个角度机动观察。

2.岳校长的建议:

我们对差异的理解要全面,既要关注班级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班内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课型的差异,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学习方式虽有规律,但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但要注重实验效果,更多要关注实验过程中外显得体验,专注不专注,高兴不高兴等。总之,在课堂上要体现两个转变,关注学生行为的参与和思维的参与。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

附: 常州市翠竹中学“以学定教”课堂转型化学课例研究

学生参与度统计

 

一、周敏 : 九(10)班    12月26日上午第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人次

第三次备课

时间:20131226日下午第二节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金校长、岳校长、化学组全体成员。

金校长引领:

下一节课要在本节课的基础上控制冷却热饱和溶液,一个能析,一个不能析。让学生回答粗盐提纯时要有适当的提示,关于点的移动还是要考虑的。而且尽可能让老师推到后面去,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展示学生的风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翠竹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