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文章内容
落实“六为”原则 提高课堂效益(潘亮生)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落实“六为”原则 提高课堂效益

  常州市翠竹中学 潘亮生

       要求广大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六为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我校提出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教,也要有学生的学,还要有学生的练,要使学生学会,也要让学生会学,更要让学生乐学。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课改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2.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3. 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4. 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弊病: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是课改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 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4. 教材不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主要从其它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第一.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教学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1)以动激趣。

(2)以情激趣。

2、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学

3、启思授法,使学生会学

乐学是参与学习的前提,能学是基础,会学是目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我们的举措: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前后相邻的四名基础不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更是一个互助组。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尽量弥补大班教育存在的不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学困生可以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不断得到成功的乐趣;学优生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在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另外,我校不少学生居住相对较近,校内的合作学习小组还可延伸到校外,在双休日可以一起学习、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管理好学生

2.备课:教学目标具体,多元;根据课标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充分的预设;教学过程和方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及媒体的使用;时间分配。 

3.教学过程的设计:十九世纪德国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理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二十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复习,导入,新授,练习,运用,归纳,作业。

第三.合理科学使用媒体

第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第五.改革课堂结构。

我们的举措:教师根据各年级各学科的特点不同,每一堂课尽可能留一定时间(一般5-8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或质疑提问,或深度探究,或当堂训练,特别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讲新课,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堂堂清”。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的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作业错误,做到学有成效。

我们把按照这种思想和目标实现的教学结构称之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以强调这种教学结构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应当着重指出,这里所说的“学教并重”和前几年有些人所主张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的“双主”是有原则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我们所说的“学教并重”是指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里的学习主体只有一个──就是学生。

二.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是当代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提出的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以训练为主线”,当作题海战术,就是大量地做练习题。把过去的满堂讲,变为现在的满堂练。这不仅是理论上地歪曲,而且是感情上的亵渎,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训练为主线与题海战术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 二者的终极目标不同。  
  • 二者的师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第三,二者实践的重点及结果是不同的。  
  上课问题成堆,课后作业成堆。这是题海战术在实践中的表现,它体现为一个“多”字。由于问题滥而不精,课堂在简简单单的问问答答中消磨了宝贵的时间,在表面热热闹闹中,流于思维的苍白。正如钱梦龙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个傻忽忽的老师,提了一堆傻忽忽的问题,训练了一帮傻忽忽的学生。”这是题海战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课内不足课外补,课外书面作业大量布置,这是题海战术的又一表现形式之一。由于课后留下了大量的书面作业,使理论学习由课内延长到课外,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空间,被老师挤压挤压再挤压。把学生思想牢牢地禁锢在划定的范围之内,压抑了学生心灵的自由发展,是学生失去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造成了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在低水平上运行,甚至造成厌学和弃学。  总之在实践中坚持精讲精练,反对少讲多练;坚持以思维为核心的练,反对缺乏思维重量的练。把思维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吧。把题海战术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充满诗意的,富有人文情怀的教改之路。

我们的举措:优化练习设计。我们对学生练习的设计提出二减二增。

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练习。记忆与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记忆是巩固知识,领会知识与应用的基础,但绝不是所有学生要背所有的东西,要根据内容,学生的记忆能力,选择哪些是必背,哪些是选择性背诵的,坚决减掉那些不必背诵的内容。同时要增加一些灵活运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减少硬性统一练习,增加选择性练习。在布置作业时,反对“一刀切”,所有的学生做一样的作业,缺少选择性与差异性。合理地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增加作业的选择性与差异性,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对于学生练习,我们提四精――精心自编练习,精心海选练习,精心批改练习,精心讲解练习,切实提高练习的作用,做到练有成效。

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011.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