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研究课后的个人思考
赵雪军
上周对我们全体外语组的同仁们来说,也许是最为忙碌的一周。周一开始,有仇敏捷,陈志丹,还有龚玉霞三位老师分别就同一教学内容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开了三节公开研究课。每节课后,我们都立即将课堂内容进行整理,打印成稿,在胡金芳教授的指导下,分成四组进行研究。每次研究,我们都针对胡教授给我们的四点建议加以探讨。吸取前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改进提供理论的指导。听完这三节课,第一感觉,就是对开课老师教学基本功的钦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将一个看似琐碎的,无甚可讲的教材,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制作成那么多精美的PPT,增加那么多的课外的资料,由衷的佩服。第一节课,有仇敏捷打头阵,熟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一,备课难,二如何针对他们班的学生备课设计更难。因为他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底子薄。然而,仇敏捷的课可以算是开了一个好头,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学生积极配合,气氛比较活跃。也许我不能从理论上,来评价这样的好处。但我知道,如果我是当时的学生,我也会在老师的激情表演下,在班级热烈的气氛的感染下更加专心的听讲,听课的效果一定不会差。记得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句话,说初中的学生喜欢的是激情四溢的,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的老师,而高中阶段,知识渊博的,学富五车的老师更加得到学生们的青睐。不知这话有无理论基础,但我有点相信。听完第一节课,我的感觉就是,我不但要认真地准备好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要考虑好应该想出什么样的好点子,金点子,让我的班级的学生们都能心往一处想,进入我为他们制定好的知识世界。我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接受。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经过第一天的学习,和胡教授的指导,陈志丹老师的第二节课的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体内容不必我讲,他的班级的学生素质,和前一个班不在一个档次,所以他针对自己的班级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知识点,陈志丹老师的特点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的耐心,细心早已融化在他的学生的血液里。所以她的学生也能较好地接受她的风格。我想,陈志丹老师的声音更响亮些,建议可以配个小蜜蜂什么的。我想,课堂的效果会更好。陈老师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就是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必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操练,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反馈,让老师对自己的这节课的效果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第三节课是有龚玉霞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堂有效的研究课,他的班级是我们的教改班,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针对她班的特点,龚老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再次增加了课外的补充资料,让她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书本之外的有用的知识。这三节课,三个授课老师风格不同,性格迥异,这三节课,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看到有句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我非常赞同。不管如何转型,不管有什么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作为老师,都必须先了解好自己的学生,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目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后,我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加强钻研,如,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不断的成功的激励,来唤醒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一本文纯属原创,没有理论作指导。二,所表达的观点,纯属个人的真切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20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