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后的感悟与体会
常州市翠竹中学 潘亮生
2012年10月30日----11月1日,我们请来了上海教科院胡金芳教授,指导学校英语学科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安排了仇敏捷、陈志丹、龚玉霞三位老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式的课堂教学,开创了我校“以学定教”课例研究的先河,为我校继续进行这项研究摸索一条前行之路。
两个改变:
- 改变了教研的氛围:热情大,参与广,质量高,课例研究是抓手,更是舞台。
- 改变了教研的形式: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引领。
问题,方案,分组,听课,整理实录,讨论,交流
听课前,根据我校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胡教授对怎样进行课堂观察作了指导,确定了这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研究。提出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1.观察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统计活动数量和每个活动用时。
2.从学生学习效果维度分析教学活动有什么优势。
3.从目标达成的维度分析教学活动优化方法。
4. 审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要求英语老师分层四个小组,在课堂上各观察一个维度并进行分析。
三个提高:
(一)、提高了对课例研究的理解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课例研究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究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二)、提高了对课例研究操作模式的认识
基本操作模式:问题——方案----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我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1)怎样兼顾两头学生 (2) 如何提高全体小组成员的效率
(3)既要考虑学生兴趣 ,但语言知识覆盖面广,且考查知识点难,课堂时间如何更合理分配
B. 方案-:
常州市翠竹中学英语教研组“以学定教”课例研究计划
一、研究专题:
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及课堂转型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课堂教学能够比较好地达成课时目标,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融入和有效学习。
三、研究内容:
1.课时目标如何合理确立?
2.为了达成目标,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优化及课堂转型?
3.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及课堂转型策略如何总结提炼?
四、研究计划:
时间 | 任务 | 备注 |
10月30日 上午 | 课堂观察及实录整理 | 第三节课为第一次研究课试教,其他教师一起做课堂教学观察,课后全体教师做课堂实录 |
10月30日 下午 | 基于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并形成改进意见 | 15:30之前结束 |
10月31日 上午 | 课堂观察及实录整理 | 第三节课为第二次研究课改进,其他教师一起做课堂教学观察,课后全体教师做课堂实录 |
10月31日 下午 | 基于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并形成改进意见 | 15:30之前结束 |
11月1日 上午 | 课堂观察及实录整理 | 第三节课为第三次研究课提高,其他教师一起做课堂教学观察,课后全体教师做课堂实录 |
11月1日 下午 | 基于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并形成阶段研究结论 | 15:30之前结束 |
五、相关要求:
1.经过教研组成员讨论一下选择哪一个单元进行探索实践,并采用三个老师各上一次课进行接力棒式的改进。
上课的内容为:九年级英语Unit3 Integrated Skills
2.三天里每次课都进行全程摄像,特别是保证学生的发言也能够听清。
3.三天里每一位教师带笔记本电脑和耳机参与研究活动,主要便于在拷贝课堂视频后进行分时段的文字整理。
4,讨论地点:师生阅读吧
六、上课安排
10月30日仇敏捷 上午第3节 九9 10yue31 陈志丹 上午第3节 九3
11月1日龚玉霞 上午第3节 九1
七、参加人员
课题组核心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热忱欢迎其他教师一起参加。
C.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D. 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整理课堂实录。
E. 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第三次上课的教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F. 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了对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区别的界定能力
课例研究 | 教学研究(公开课) |
有研究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 强调行为跟进 |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 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 写教案 着眼于评课的讨论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 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
四个建议:
1, 从过于关注教学的过程到关注研究的主题
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我们这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课堂转型,以学定教,每一个老师都要重视并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会的教师不要讲,教师要讲的是学生不会的,学生能学会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学。
2,从过于关注教学的过程到关注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提高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专家的引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教师才能举一反三,将研究成果用之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 从过于关注教学的过程到关注与专家一起或在 专家指导下的对活动归纳,总结,提炼,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4. 做好课例研究的前期准备:思想上,技术上,时间上, 人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