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吴月洁
12月7号,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我在九(3)班开设了苏科版九下《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这节公开课,也是一节“以学定教”的课例研究课。事先知道数学界的泰斗,也是数学教科书的编者杨裕前主任要来听课并作指导,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可以见一见杨老师的庐山真面目了,并且可以和杨老师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我荣幸之至;紧张的是从教以来我从未上过这样规模的公开课啊,万一上砸了怎么办,我很害怕。就在这样纠结的心情中终于等到了杨老师的到来,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却没有顾得上去看老师们的表情,我知道我是真正投入在课堂中了。这节课我分成这样四个版块设计的:
1.展示成果
同学们课前在练习纸上画好了
的图像,请一位同学上去展示他画的图像,并讲一讲画图时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合作
观察所画图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发现的结论,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得到形如的图像的性质;
4.巩固练习
得到图像的性质的结论之后,为了更好地理解图像性质,进行相应的练习。
反思这节课,从杨老师讲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锻炼,学生是否获得了成功感这几个纬度来看的话,我基本达成了目标,有以下几点收获:
1.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和做数学。
2.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
3.本节课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对比、归纳总结,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
4.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究的思维空间。
5.图像观察增强了直观性,便于形象记忆。
6.这里,运用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作用。
7.小组合作学习等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
1. 为了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只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优越性,恰到好处地运用能融洽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是实现小组合作有效交流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学习,切不可浮躁,需要独立思考,学习数学尤其如此。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2. 通过观察图像同学们得到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在课堂上也灌输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强调了解决二次函数问题通过图像比较直观,比较清楚,但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从形到数,而忽略了从数到形,其实数也可以来解释,验证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寥寥数语把数形结合说得淋漓尽致。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中的本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此作为教学的核心,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体现的很充分的一个章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要充分考察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通过杨老师的点拨,我受益匪浅,而他列举的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更是让我们意犹未尽,他是一个睿智的老师,任何疑难杂症他都能迎刃而解,一个下午的学习让我们感觉胜读十年书。
12月11号,星期二,上午第三、第四节课钱老师和季老师又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演绎了这一节课,非常符合她们两个班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非常成功。杨老师和王博士的一番话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一扇门。相信有了专家们的指导,在“以学定教”的路上我们数学组会走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