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试上两次,修改多次,最后整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基本还是成功的,一开始定下的两个教学目标较顺畅的完成了。同事们的评价也还是可以,但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却总是对一分五十几秒时的一个片段耿耿于怀:
师:(ppt)人。那么回顾你的整个学期的学习历程,我们学习了哪些与人相关的知识。 师:(走到第7列前)好,这一排第四位同学 S74:学了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食物,还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体内的废物排出,还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师:(挥手示意坐下)嗯,这是我们每一章的章节题目。提炼一下,是按照人的八大…… 生:系统。 师:系统来学习的吧。那么,顺序是…… 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
分析这一片段,其实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①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就容易偏离预设答案。②对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缺乏课堂急智。
其实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课前也思考过,“那么回顾你的整个学期的学习历程,我们学习了哪些与人有关的知识?”这么提问是否会让学生回答章节标题,因为学生的答案其实是符合我的提问的,但想来想去,貌似实在想不出该如何提问才能让他答到系统上,就保留了下来,期望学生的回答能正好撞上预设,存在侥幸心理。而事实告诉我,抱有侥幸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其实现在想来,我在备教案的时候完全可以在预设多一步,就让学生回答章节题目,但之后让学生详细分解每一章的内容,这样,可能更能容易达到我的期望,学生也能对整本书的内容了解更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而第二个问题,其实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最浅层次的处理是严格推敲每一句话,提问指向明确,尽量少让学生生成问题。当然,这种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时作出恰当的应对,但这需要时间的累积。
虽然我的教学还存在问题,还显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