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情分析,落实“以学定教”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反思
常州市翠竹中学 蔡小兰
【教学片段】:
师:分析同学们填写的调查表,我发现全班38位同学,有32位同学写到了一个共同的挫折。这个问题是大家共同的困扰,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个问题。大家说说看是哪一方面的挫折?
生:学习考试。
师:我列举了三个同学在考试学习方面的挫折及其感受,请大家看一下。(生看PPT)第一个同学成绩不理想被骂,被请家长,三番五次被教育,他的感受:反正就这样了,依旧我行我素。第二个同学是一直走不出阴影。第三个同学是很伤心,但是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知道自己的不足去反省,争取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问: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的挫折给三位同学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生思考)
生1:不以为然;不能自拔;想通过努力战胜挫折。结论是好的心态可以让自己从挫折中脱离出来。
生2:同样是挫折,同样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句话表达有问题。
生2:不同的人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样表达好。
生2:前面两种是挫折对他们成长中的障碍,第三位同学积极反省自己,说明挫折是他更积极进取的动力。
师:说得非常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挫折的影响有什么特点?(板书:挫折的影响)我从这个挫折中找到动力去战胜挫折,这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就是麻木,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因此挫折的影响具有?
生:双重性。
师:(板书:双重性)它可能使人奋起去战胜挫折,也可能使人被打趴下,一蹶不振。因此我们就要去战胜挫折,怎么战胜它呢?要想战胜挫折首先要知道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用大家共同的挫折来探究这个原因,因为是共同的挫折所以我们都有话要说,考试成绩不理想原因有哪些?每个同学自主考虑一下,尽量多角度考虑成熟。
生思考。
师:好,有同学举手了,说明考虑成熟了。
生1:总结出三点原因。
师:慢,我记下来。
生1:第一是考场原因,在考场紧张。(师板书:考场氛围)
生1:第二是不认真复习。(师板书:复习不充分)
生1:第三怕考砸。
师:还有吗?(生1摇头)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没太认真复习。
师:也就是复习不充分,这是态度问题(板书:复习态度)
生3:考试时太粗心。(师板书:粗心)
生4:考卷难易程度。(师板书:考卷难易程度)
生5:复习方法不正确(师板书:方法)
生6:内容没掌握。(师板书:没学会)
生7:学习态度,作业不好好做,默写不好好默,该背的没背,怎么能学好?
师(赞同):对的,怎么可能学得好呢?学生该履行的责任都没做到位。(板书:学习态度)
生8:自己想要考好,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师板书:压力大)
师(环顾教室):还有,充分挖掘。
生9:对待考试的态度,想不想考好的态度。
师:态度很重要,分学习的、复习的、考试的态度。
生10:复习时意志力不坚定,停下来,回到了原点。还有家长对自己施加的压力,有点紧张。(师板书:家长的压力)
生11:错题的累积,不会的不问。
师:所以平时要养成做错题集的习惯。
师:原来我们遇到挫折的原因很多。其实同学们没好意思说还有来自老师的压力。(大家都笑了)
师(指着板书):没学会、各种态度、粗心、方法,这都是哪方面的原因?
生(齐答):自己。(师板书:自身)
师(指着板书):家长的压力、考卷难易程度、考场,这些呢?
生:(齐答)客观。
师板书:客观,外在。(补充:自身原因是主观原因。)
师:由此可见,导致挫折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有哪些呢?比如说突然的地震、洪水、台风。这些自然因素是客观的,我们无法改变。再比如国庆节快到了,出去游玩,高速公路上那叫一个堵,你被堵在路上,你改变不了这个状况,这也是客观因素,是由社会造成的。当然其中也有主观因素,为什么被堵在这儿?其实我可以不走那儿(生插嘴:绕着走)对,我们还可以尽量避开高峰。
师:个人自身因素除了自己的心理因素,如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态度,有时也有生理因素,如考砸了,是因为突然拉肚子,身体不好,考试时一直很难受,没发挥好,这些属于生理因素。
师(指着黑板):这些是我们分析的考试不理想的诸多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之后,下面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如何去战胜挫折呢?我们应从哪个方面去找突破口?
生(齐答):主观。
【教学反思】:
本课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前进行了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以前对学情分析认识的很片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需求等。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方法有自然观察法,书面资料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测验法,谈话法等。这次“以学定教”课例研究,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设置了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学情分析。
四、学情分析的意义
1、学前调查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源和依据
通过对学生的学前调查,我们了解学生面临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业上的,有生活中的,身体上的、运动方面的,反映出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而且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考试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挫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学业考试方面的不同感受能全面地反映出挫折对人的双重影响,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对挫折的影响及成因进行分析,有水到渠成的功效。而且学生共同的挫折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分析起来也就更加全面透彻。在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学情分析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课前的学情调查是一种预测分析。是为预设教学设计打好基础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本来挫折的双重影响是本课的重点,要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辨证思想。由于学生感受中多种情况都已分析到,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很清晰地感知到了挫折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教学的目标瞬间完成,因此对这一重点就做了弱化处理。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分析挫折的成因上了。因为这部分内容大家深有感触,想说的很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我想这也是依据学生学情所作的一种教学调整。
3、课后学情分析促进教学方式的完善
课后再度完成调查表则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查,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都能积极参与,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挫折的影响成因把握得比较好。调查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困惑这个问题上,所有同学的回答都是无。这充分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主动积极思考的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反观自己的教学,可能平时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不仅替学生提出问题,而且替学生分析做答。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也缺少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必要启迪,而是急于把自己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和方法塞给学生。
今后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努力营造一种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营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问题意识。再次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多向怀疑,大胆发问,敢于怀疑传统,质疑书本,挑战权威。另外,还应形成一个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不能只看结果。 期望通过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