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教案>>文章内容
浅谈思品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周小芳)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浅谈思品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周小芳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在全社会呼唤要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要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只有懂得提问的艺术,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下面就我校开设的三节思品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为例简要谈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新课导入,提问要讲究艺术。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能运用新颖恰当的新课导入法,既可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主题教育”中的思想观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为展开整个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目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要根据教材内容,多角度、多渠道地设计提问。

例:师:这边有两条线,直线和曲线,如果说这两条线代表人生的进程的话,你会选择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

生1:选择蓝色那条(师:曲线)因为第二条(曲线)一步一步地走的比较踏实,但是第一条一不小心会滑下去。生2:我选择红色(直线),直线比较平缓。

师:你希望你的人生?生:更顺畅一些

生3:我选择蓝色,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里面肯定有许多坎坷,还有曲折,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

师:如果说直线呈现的是人生理想的状态,,那么曲线更多呈现的是现实的生活状况,我们希望一帆风顺,可是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必然面临着一些磨难和挫折,就像刚刚同学说的那样,因为有了这些挫折和磨难,也许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好,今天我们探究的主题就是“挫折”。Ppt呈现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

以上课例中教师的导入就很讲究艺术,事实上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将“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使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新的生活经验。

师:回想一下当初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样的举动?

生1:有的时候遭遇挫折身体会特别的不好,感觉特别不对,想去做好这件事但感觉特别难。

师:有畏难的情绪,做事没有精神,也做不好事。这是他的体会。

生2:遭遇挫折我就会用那这件事来鞭策自己。

师:(追问)当初你失利的时候,你当时的感受,当时你很高兴?(大部分学生笑)

生2:不是,当时是有点失落的。

师:当时是失落的,但失落以后自己觉得不能一直这样消沉下去,是吧。

生3:当学一项技能的时候,督促自己想要学,但是学不会的时候,想放弃,但又想做好,所以觉得进退两难,很纠结。

生4:被人误解的时候,心里很不满,很生气,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师:虽然我们经历的挫折不一样,但我们有一些相似的体验,比如说心情很郁闷、很纠结,然后有的同学会有一些行为上的表现,比如同学们说到的把自己关在房里面,也有一些人迈不过这个坎,会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说挫折会产生一些反应,而这些反应是消极的(学生齐答,教师板书),体现在心理上和行动上。

由于学生生活中对挫折体验较为深刻,因此他们能很自然地得出挫折会产生一些消极反应的结论。

三、课堂提问要善于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不能无视学生的思维空间,否则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善于对学生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的习惯。

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为什么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呢?(生思考)

生1:因为青少年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在学习上、生活上容易产生挫折感。

生2: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感情丰富,波动也比较大,有时做事没有分寸,所以容易产生挫折感。

生3:青少年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不丰富,所以比较容易产生挫折感。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大家能很好的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来分析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生4:老师,我觉得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的原因还有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太高,给我们的压力太大,所以我们容易产生挫折感。

师:好,别士强同学对大家的发言又做了一下补充,他认为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还有父母、老师、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给我们的压力太大,所以也容易使我们容易产生挫折感。

师:这一点书本上并没有提到,但的确有时候父母、老师、社会给我们的压力确实较大,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这里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有时候父母、老师、社会给我们的压力高、太高、甚至过高,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怎么样?(生齐答“其实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别士强同学的回答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非常有道理。大家都从青少年自身找原因,而他还找到了外在的客观原因,像父母、老师、社会等方面因素。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客观地、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刚才课例中的片段就属于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下产生的动态资源。当然动态资源生成的难度很大,有时甚至就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要实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 要尊重学生。教师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这样才能维护他们民主、平等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为和谐教学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

  • 要理解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应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 要鼓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害怕犯错误的压力和担心受到批评指责的不安全感会禁锢学生的心智活动,阻碍他们通向新思想的道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怀疑、挑战师长、同学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相反方向超常规的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赏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要宽容学生。初中生的思想言行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且易反复。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应以宽容之心去分析学生言行背后的心理根源,耐心诱导,增进相互理解与沟通,从而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课堂提问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课堂提问由为教师的“教”服务转变为为学生“学”服务。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此,课堂提问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研究,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例: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运用集体的智慧,结合你自身的战胜挫折的体验和我们刚刚课堂上所学的,一起来帮一帮这些同学克服这些挫折,我想这样,你们四人小组,派个代表上来抽一个,抽到这个问题你们小组大家想办法把他解决,结合这个要求大家想到的帮他解决。那四人小组,派个代表上来。(学生代表抽取)大家开始讨论吧。不要忘记用你所学,我们前面讲到的要找到对策,首先要分析原因。同学们,大家要想一想她遭遇挫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我们应怎么做?(等会上来交流)(讨论和上台交流共20分钟)

通过设置本环节,学生四人小组围绕他们所抽取的问题展开充分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问题探究,发表观点,最后共同形成小组建议,上台交流,有效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课堂提问要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完整实现,也要关注学生的增长点。传统的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对课堂提问效果的考查主要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因此。课堂提问等教学方式要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要体现思品课育人功能,即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和今后的发展,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听课前后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感受、应对方法有何区别。

例:师:现在对于碰到挫折我们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答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调查问卷,按要求完善第二题“你认为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第三题“如果你再次遇到类似的挫折,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在学习了这堂课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认真完成以上作业。(学生答题,教师指导,简单和个别学生交流)

通过观察学生课前、课后所写的内容,发现他们听完课后对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挫折的方法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相信他们今后在遇到挫折时也能更从容地应对的,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六、课堂提问要有科学的坡度

一般来说,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

例:师: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榜样的力量,看看我们的廖智老师是怎样战胜挫折的。师生观看视频。

师:好,刚才我们看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考考大家的注意力,你刚才看到的视频中,廖智遭遇了哪些挫折?六位学生回答(略)

师:面对重大挫折,廖智是怎么做的,她做出了何种选择?两位学生回答(略)

师:所以她没有被打败。是什么在支撑她?她为什么能这样做?生(齐答):因为她有梦想。

师: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动力,就有坚持。所以她打败了挫折,战胜了挫折。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或者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生答(略)

师:所以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是逃避和不敢面对。

所以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挫折。(生应和)

这位老师在本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易到难,存在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谈的是思品课堂中的教师提问艺术,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在实施中,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进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