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教案>>文章内容
提高思品课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张洁)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提高思品课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以学定教”政治课例研究活动反思

                                          翠竹中学政治组:张洁

2013年9月26、27日,我校开展了新一轮“以学定教”课例研究活动。本次承担开课任务的是九年级政治备课组的邹经纬、蔡小兰、宋华燕三位老师,课题是《人生难免有挫折》。三位老师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学情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同组其他教师则在专家的指导下,从提问内容的认知层次和教师的理答方式、提问数量和等待回答的时间、提问对象的层次、学生课堂讨论情况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我的观察角度是:提问内容的认知层次和教师的理答方式。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没计出有效问题,以真正启动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结合听课时自己的思考和课后点评时专家领导的指导,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重视问题与目标的契合度。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效,首先得看问题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个性化,因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区别。对于确定教学目标而言,其所依据的“实际”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分析,教师要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的基本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分析,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背景知识、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把这两个“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设计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手段和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要将设计好的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对照起来,检验每一问题的设计是否与目标相一致,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次活动中,三位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基础,根据班情,有差异地定位教学目标。邹老师的开课班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所以邹老师重点分析了挫折的影响;蔡老师课前问卷调查发现,本班2∕3的学生关注学习挫折,她就把重点放在学业挫折分析应对上,淡化了挫折的影响。宋老师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她突出了解决战胜挫折方法,发挥挫折的积极影响,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遭遇的挫折。

以邹经纬老师为例,她的教学目标是:

①感受生活中的挫折,了解挫折的含义及造成挫折的原因,认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②理解挫折的双重作用,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她设计了7个问题:

1、“难免”的含义;

2、什么是挫折?

3、列举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一些挫折,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及表现;

4、青少年为什么容易产生挫折感;

5、挫折产生的原因;

6、挫折对人的影响;

7、面对挫折我们该怎么做?

问题1和2属于知识水平的提问,问题3 、4和5属于理解水平的提问,都是指向教学目标1的。问题6和7属于运用水平的提问,是指向教学目标2的。

 

二、耍明晰问题的认知层次,力求开放多维。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堂提问类型的把握,具体表现在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去锻炼和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参照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课堂提问分为识记理解型、应用分析型和综合评价型三种类型。在政治课堂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数量很大,甚至学生整堂课都在马不停蹄地回答问题,课堂热热闹闹.似乎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很频繁,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属于一些简单层面的较低水平的认知问题.其中多数属于回忆性质或识记性质的,极少见高水平的带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性质的问题在课堂上出现。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都属于认知性问题,那么课堂中学生的智慧活动的水平就比较低下,就不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去积极有效地思维.新课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了启动思维.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互动,这就必然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要给学生独立自由思考的空间,要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多层次思想,这就要求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多维性。

以宋华燕老师为例,她设计了9个问题:

1、导入:直线与曲线代表着人生进程,你选择哪条?

2、课前调查内容展示,教师归纳分类,学生谈感受。

3、自由谈其它方面的感受---挫折具有普遍性。

4、什么是挫折?

5、挫折的影响?

6、挫折是怎样造成的?

7、从主客观两方面谈青少年挫折感强的原因。

8、廖智故事----克服挫折的方法和态度。

9、面对挫折,请你支招。

问题4、5、6属于识记理解型,问题1、2、7属于应用分析型,问题8、9属于综合评价型。明显看出宋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不同类型不同能力层级问题的交替灵活使用,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问题1和9需要学生多角度思考,实践证明,开放多维地设置问题,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还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三、要处理好教师的理答方式。

教师的理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品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有时要点头微笑表示赞许。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无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必须当面反馈,作出鼓励性的积极中肯的评价,即便是学生回答不当,也不可责备、讥笑,而应为其提供线索.促使其作进一步思考。

我对蔡小兰老师的理答方式进行了数据统计: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1

1.70%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0

0

重复学生问题或学生答案

9

16%

追问

4

7.10%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0

71.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3.57%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们的老师深刻认识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要重点关注问题的生成。

课堂提问也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而且要重点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中根据真实的课堂情形而生成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悟,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对话、相互质疑.以一系列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关注生成性问题时,要突出质疑,突出通过教师的追问,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

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三节课中,这样精彩的生成很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师下课后,一个学生小声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挫折可以绕过去吗?可是在上课时,他不敢问。这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表达想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楚廷教授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深入思考,设计有效问题,以真正启动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