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视频——显微镜下长时间获得食盐晶体的过程
提问:视频中提到用什么方法获得了食盐晶体?
所获得的食盐晶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根据视频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结晶的方法。
2、理解结晶方法的选择与溶解度的关系。
3、能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过渡: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晶体是…… 结晶是……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从溶液中获得这么美丽的晶体呢?
活动一: 如何从氯化钠的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蒸发操作
(如何将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和水分开呢?)
问题:蒸发操作中用到了哪些仪器? 分析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1]
1、用滴管吸取1滴管氯化钠的浓溶液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硝酸钾溶液放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
【问】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
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随着溶剂量的减少而减少。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海水晒盐: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根据事例蒸发结晶的原理)
过渡: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硝酸钾的晶体,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硝酸钾晶体,除此之外,硝酸钾还可利用另一种方法来获取。
展示:硝酸钾晶体的图片,过渡到活动二——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动二: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硝酸钾晶体
教师:先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冷却高温下的硝酸钾溶液到低温,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实验2]
1、将约5mL的水倒入盛有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
2、将约5mL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
3、分别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对应空试管中并放入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
【问】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
因为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通过两次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利用蒸发溶剂法还是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都是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和硝酸钾晶体的,请问:这两种晶体的获得更适合用哪种方法?(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由此分析得出结论:
(1)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情境分析: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里面含有泥沙等不溶性物质,该如何除去这些得到精盐呢?
实践: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自己制作硫酸铜晶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