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校以学定教的课题,我们化学组开了三节关于《结晶》内容的研讨课,我也认真参与了其中,虽然忙碌了很多,但收获更多,我也有了许多的思考。
工作了近二十年,总是会有懈怠的感觉,在教学上哪里还能有突破也是时常困扰我的问题。去年的交流,接触了不同的老师,她们有着各自不同授课方式,教学理念,这些给了我新的感触,让我在不自觉中改变着。虽然交流是被动的,但我认为我的改变还是主动积极的。新学校领导的工作方式对我又是更大的促进,这次围绕研究课的各项活动,备课、听课、专家的评课和课后的反思让我有了很多思考……
课堂是有很多的问题组成的,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在普通学校任教,学生的生源又在不断的下降。所以总是认为很多学生不会思考也懒得动脑,作为老师在如何把知识点讲得更细、更简单明了上下了功夫,认为他们只要课堂上好好听课就行,课堂还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有时越到难题,更是想方设法一步一步细致的讲解,但效果总不是很理想。
这次的研究课,因为是开课,在备课时当然会多设置一些问题,就有了平时没有的思考。比如对海水晒盐过程中何时把盐从水中铲出?设计了连续的几个问题,孩子们在课堂上,在我不断的提示和参与下还是一步一步顺着我的意思回答出来了。专
作为教师,我们也是从学生过来的,但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略了当初学习时的感受,与孩子的距离在拉大。只希望他们少走点弯路,上课节约时间,多讲点题目,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时间。而实际上,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掌握。这可能也是,我们老师总说这问题讲过很多遍,还是不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只顾着赶进度,在许多思考性强问题上,教师要多思考,设置适合学生情况的问题,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们。
这次上完课,因为要整理课堂实录,只能认真看录像,因为一次记录不下来,还要反复看,这就发现许多以前忽视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看自己的课,我可以以学生的角度仔细得听课,以旁观教师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课。首先觉得,语言还算清晰,教态还算自然,以前一向觉得自己语言还算简洁明了,但还是有些不必要重复的语言,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既然一个问题已经说明白了,就没必要总是怕学生没听明白的再重复、再讲解。
当然我看录像时关注最多的还是我的学生,他们比平时更可爱,表情更丰富。平时比较沉默学生的也变得比较积极,发言的同学明显增加。当然有因为他们希望在更多的老师面前展现自己,也想帮自己的老师撑场面的淳朴心理。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有,因为是公开课,教师的准备更充分,内容更丰富,激起学生们的更大的热情。充分准备的课堂,参与的学生一定更多。我想,学生的积极参与一直是老师认真备课的动力。平时只顾着上课,也没仔细观察过学生,或者只关注了部分学生,有时也没仔细倾听他们的回答。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时因为距离有点远,也没仔细听学生到底讲了什么?只是听了个大概。在录像中有位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我让他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虽然没有说完整,但是描述正确的那部分表达得很好,我都没听清,我应该再走近一些听仔细些,给予及时的表扬。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有点遗憾,也许在这么多老师面前给予及时的鼓励,会带给他带来感动,让他学化学有了积极性。所以
让老师看看自己的录像课,自己也能有许多发现,给老师一段时间内录上一节自己的充分准备的课,及时反思,关注自己疏忽的地方,就是自己留作纪念也是不错的。
是的,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老师不能把它完全变成自己唠叨的场所。以学定教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主题。通过这次的研究课,我有了很多的思考,有的只是一闪而过,有的写了下来,无论怎样都是触动,都会让我成长。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