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以学定教”课例研究反思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从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合反应改为“鸡蛋入瓶”;将实验室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为“氢气喷泉”;利用碘的升华现象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的反应改为:“指纹检验”等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在讲空气的组成成分时,将空气组成演示改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喷泉”实验来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为1/5,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
3、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和氯化氢气急剧溶于含有石蕊的水中,都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犹如节日晚上的焰火……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应为学生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分子运动实验》将一小块碘放在一个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壁上粘一条用淀粉润湿的纸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片刻后发现,润湿过淀粉的纸条逐渐变蓝。这说明构成碘的分子,依然在不停运动。固体表面的分子,会运动到整个试管之中。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纳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我们这次在备课室,将课本上《结晶》的有关实验进行了改进,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让学生能在对比中看到更明显的现象,并让学生在实验产生明显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取得成就的快乐。我们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这一对物质,分别设计了蒸发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获取晶体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出真正适合的方法。学生通过这一实验的对比,加深了对这两种不同结晶方法的选择的掌握,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的课例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真正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体验到了学习中的乐趣。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