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教案>>文章内容
换一种教学思路 开一片教学天地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屠 琍
 

换一种教学思路  开一片教学天地

——例说初中历史“以学定教”课例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  钮美英

201311月,常州市翠竹中学历史组朱江、殷勤、周泓涤三位老师以九年级《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课开展了为期两天的 “以学定教”的课例研究活动。“以学定教”是翠竹中学推进课堂转型的重要举措,学校课题作了这样的概念界定:“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龄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在恰当的起点上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有成效地,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这要求:翠中历史教研组老师在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既要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又要体现研究方向,不断寻求二者的平衡,不断探索最佳融合度。应该说,这是有价值、有意义、也是有难度的一项工作。为此,历史组老师做了充分准备,使该次课例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的研究主题

早在课例研究活动一个月前,学校就请来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王洁博士与历史组老师一起开展课前研讨活动,本校特级教师岳亚军校长也全程参加。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这样定义历史课程:“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对于特性之一的“基础性”,《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主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为“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也即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该课在教科书中地位重要,难度较大。在明治维新时段,代表的是进步趋势,非常了不起,需要深度挖掘的东西较多。同时,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有些学科学习不一样,表面看书上的文字,学生几乎都认识,但是把握历史内容并不在于是否看得懂表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揭示历史事件间的关系及给后人的启迪。另外历史学科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当时的情境下去看待当时的问题,而不是穿越。正是在认真研读历史课标和研究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初中九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的主题为:从基本解读到深度理解的策略研究。然后在1126,朱江老师遵照集备精神首先上课,历史组全体教师和专家们一起对朱老师的课进行诊断、点评;之后殷勤、周泓涤两位老师进行同题重构或异构, 27日再度上课研讨。由此试图探寻到历史学科从基本解读到深度理解的有效策略。

二、基于学生主体的学习资源预设

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最为丰富的了,因为它包含了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各种素材、资料。在历史学习中,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历史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等,对重、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为学生学习、构建知识脉络作相应的铺垫;也可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难。

例如:朱江老师的新课导入片段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主要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它们不断崛起,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大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PPT展示)

师:先猜猜这是哪个国家?

生:英国。

师:从这两张图片可以看出英国的崛起跟哪些大事有关?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师:这些是与美国发展有关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生:美国独立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师:有谁还能补充说明吗?

生:美国内战。

师: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也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再看,这又是什么国家?

生:俄国。

师:让我们再看一张图片,它应该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

生:它反映的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师: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也崛起了。大国的崛起几乎都与这样一些标志性事件有关。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国家。(出示图片)

生:日本。

师:那么日本的崛起又与什么事件有关呢?(引出课题)

看似简单的师生问答,老师已把日本明治维新放在了当时的世界大格局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眼,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为本课的有效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又如:周泓涤老师关于明治维新“内容”的教学片段

师:在明治维新的“内容”中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太理解呢?

生(几个学生不约而同):“殖产兴业”。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四个字会是什么意思呢?

生:发展养殖业和工业。

师: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能不能解开大家的疑惑。

师生:观看视频《大国崛起》中的相关片段(三菱公司发展史,3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视频介绍来归纳“殖产兴业”有哪些特点呢?

1: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2:照搬外国的模式。

3:聘请外国专家。

4:政府大力扶植。

总结):“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的政权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源来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是老师在课前在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源作了充分的预设,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能信手拈来,利用视频资料这种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需老师多费口舌,学生的学习困难迅即迎刃而解。

三、基于学习目标的问题与理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凝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创设好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据此,本次课例研究我们设定的课堂观察点之一即是:观察教师的问题设计——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教师追问(学生发问)——师生理答情况。

请看朱江老师关于“明治维新作用”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你认为哪一点对日本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

1:我认为是经济上,日本的经济改革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所以我认为是经济上。

师:经济对国家发展的确重要,可是怎样才能使本国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呢?哦,有人并不同意,你们又认为是什么呢?

2:我认为是政治上,首先要推翻封建政治制度,才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师:推翻封建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产生了影响,但是如何体现影响的“最深远”呢?

3:我觉得是军事上,只有改变军事制度,才能使国家更强大。

师:军事强大可以免遭他国欺凌,的确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不是决定社会长远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4:我觉得是实行了义务教育,使得国民素质大大提高,才能使国家的各方面都得到长远发展,有了人才,就能获得技术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力提高,包括军事国防的进步等等。

师:你说得非常好。“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对日本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否则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了。如今中国也在实施“科教兴国”,正也说明教育和全民素质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课标》,探讨明治维新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朱江老师以“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你认为哪一点对日本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为问题主线,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讨论碰撞的学习场景。在此教师也能对学生的理答全神关注并进行恰当合理的追问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明治维新各项措施所起作用的理解,并且最终让学生自行得出“最深远的影响”是“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这一结论及其理由,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基于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学习情境创设。

总体来讲,殷勤老师作为教研组长,其不仅展现了历史教师的学科素养,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质,并以此根基向外拓展,置学习者以中心地位,较符合学习规律。

例如:殷勤老师创设的拓展延伸的一个教学片段:

PPT展示问题2

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比较完成下表。

国家

革命(改革)名称

废除的旧制度

领导人物

历史影响

美国

 

废除黑人奴隶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避免了革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

 

 

明治天皇

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生:依次回答表格内容。

师:前面我们进行了中日对比,比较出了不同;现在我们又将日本与美国、俄国进行对比,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又可以比较出什么来?

生:比较出相同点。

师:那都有哪些相同点呢?

生:都废除了一系列旧的落后的制度

师:就是扫除了一系列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还有什么相同的呢?

生:都使国家向前发展,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看似简单的图表式比较学习,把同时期发生在日本、美国、俄国的几件大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分析相同点,找出彼此的联系, 便于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的本质特性,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大事所呈示的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确立。随之,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辨别,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把日本的历史融入世界大背景下来进行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国际视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