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教案>>文章内容
“以学定教”,走进学情,转变思维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屠 琍
 

“以学定教”,走进学情,转变思维。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反思

常州市翠竹中学 周泓涤

201311月我参加了我校教学改革“以学定教”历史课堂的一节公开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在这个活动中,我经历了专家引领,确定主题,自我备课,听同伴的课,专家反馈,再次集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上课,同伴专家评课,观察课堂实录,自我反思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更好的了解“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又积极转变了自我的课堂教学思维,并且找出了在转变过程中自己的不足之处,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1.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又反作用于实践。

在“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思辨的方式,不仅解读了教学内容,也擦出了不同的理论之花,而这些思维也冲击着我常年的历史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定式中,历史这门功课,虽然学生可以依据课本简单的解读,但是终究是需要老师为主的协助解读,因为简单的知识结构背后蕴含的是一个时代的背景。然而专家却给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质疑,例如:“为什么我们就不肯相信学生?”“为什么学生就不会有一定的历史解读能力?”“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谁认为的?”等等。

所以从疑惑到了解再到确定主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否定尝试的过程。我想也许我可以去试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引领者,学生会的我不去教,学生不懂的我去引导。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始了全新的教学思维。面对一片茫然与未知,我进行了“实验“,结果尝试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平时真的是低估了这些学生的能力,也常常局限于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我认为“明治维新的影响”是难点,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连深层的理解都不在话下。而我认为“倒幕运动”此事应该十分好理解,结果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纠结不清。看来以往的预设都是“教师的预设”而不是“学生的困惑”。这两者之间可能会有许多等同,毕竟教师的“预设”也是建立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一届届学情的不同,就必然存在个差异。往往会出现你花些许时间讲的原来是他们懂,而他们不懂的仍然不懂。     因此我觉得在自己的历史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理论,不要固守以往的教学模式,学会尝试,学会改变。

2.学会聆听不同的声音,学会走进学情。

在这次活动中,及时反思和评课也是一大特色,从来没有这么多专家集中去评一节课,这对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以前我总害怕听到否定的声音,但是这次活动却让我了解这些否定的声音能够让我们更快成长。

比如在第一次评课中,专家就提出怎样去更好的解读学生的学情,不要太过于发散历史知识。这就使得我在以后备课的过程中,积极去想办法攻克本节课的学情难点。

再如第一节课后,我还倾听了学生的声音,哪些地方是你们存在困惑的,有时学生们给出的困惑也许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比如,一位同学就问“既然是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那么为什么明治维新内容中还把武士的特权废除了?”。而后在备课中,我就站在学生的角度其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理解这两件事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专家在最终评课中:“无论观念怎么变,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教学,都要紧紧围绕教学标准这根主线,主线不能变。”这就告诉我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在把握主线的前提下适当改变。

3. 今后要更好的把握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个生成资源是超过预设的,需要我临时发挥解决的,那么这个问题在接触之初,我有点手忙脚乱,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以至于完全调整了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向着一个学生引导的方向走去,这就使得后来的教学有点凌乱但又显得非常真实,直到“概括明治维新的性质”时才又回到我的预设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处理并不太理想,但我自己课后反思总结发现这和平时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就是因为平时我太以自我的预设为主所以才忽略了处理学生生成资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学生为什么会逃离学校》,里面就讲到要在课堂上聆听下孩子的声音,要让他们勇敢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哪怕是不合乎常理的,起码那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我想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要彻底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要尝试去做好衔接学生生成资源与教师预设之间的关系,更好培养自己处理这类问题的应变能力。想处理好这类问题的前提是我有一桶水的知识含量,只有自己知识储备丰富了,才可以随时解决这些生成的问题。

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资源,不再逃避,积极面对,及时调整,巧妙化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的“以学定教”。

    4.备课备课,多备有益。

    这次备课是我这几年教《武士领导社会变革》这节课时最充分的一次,我寻找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包括视频,才可以在解决生成问题上游刃有余。所以我深深体会到,备课才是上好课的首要,而且是反复打乱自己教学模式备出来的课才有更大的收效。所以在今教学中,我要经常去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反复揣摩,充分利用,以完善自己的课堂。

    总之,在此活动中,我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扩展,使自己的模式的到了改进。今后我将继续保持优势,弥补不足,让“以学定教”的模式改变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