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专题新闻>>文章内容
语文课的“化学变化”——记翠竹中学以学定教语文课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寒冬孕育生命,冰雪催生希望。2013年伊始,翠竹中学以学定教课例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1月8日与1月9日,九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朱学勤老师、张远平老师 与岳亚军校长分别开设了一堂研究课。课前,三位老师商量确立了备课的指导思想,要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教师要对文本有独立解读,然后在学生体验与教师解读 间搭建合适的桥梁,预设版块完成教学。 

    三位老师以学定教,针对班级情况、学生学情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学习任务。朱学勤老师立足文本,先分享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的感悟 适时点拨于学生,与学生一起发现《呼兰河传》语言之美。岳亚军校长给学生以充足时间展示自我阅读体会,并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提炼学生之观点,激发学生深 度阅读与自我质疑的兴趣,在对比阅读中挖掘出文章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张远平老师深入解读文本,全局把握,重点剖析,既 点评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又将自己对《呼兰河传》的独特体验展示给学生,解读文本背后寂寞的灵魂,自由的心灵,用教师寄语带给学生心灵是的震撼。

    三堂课风格各异,个性突出,给人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源于三堂课的课例研究也格外热闹,基于备课组的讨论从课堂出发,点评设计,分析环节,更以此为基点研 究了以学定教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有称赞、有批驳更有质疑和思索。最后,岳亚军校长从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研讨出发,希望课堂从三个根本点出发进行转变,由 原来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体系向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体系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向主 动参与的学习者转变。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要瞄准课标中提出的着力解决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要多关注教材之外的文本资源,用多样化的方式训练思维和能 力,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作为教学起点,不要以教材知识点作为教学起点。

     有直观的课堂进行研究,有专家的指导引领前行,再加上老师们观念行为的转变,翠竹中学语文课堂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化学变化”,期待不久课堂的华丽转身。(陈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翠竹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