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亚军
凌宗伟
老凌何许人也?老岳何许人也?
他们胸怀教育理想且都志在耕耘实践,他们的惺惺相惜成就彼此的志同道合!
老凌又称“宗叔”,自诩“教育行者,凌扒皮是也!”在网络界颇有名气,用博客记录教育轨迹,他的“1+1”教育博客几乎每天诞生一篇“教育小故事”——凌宗伟,南通二甲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老岳是为课堂而生之人,爱上课、爱听课、爱读书,甚至把《孙子兵法》运用于语文教育,这不还捣鼓出一本《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一不小心还成了畅销书——岳亚军,常州市翠竹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如果把这样两个有特点的人摆在一起“斗法”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想必不会不精彩,有看头!近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论坛在常州市翠竹中学举行,北“凌”南“岳”亮出了课堂教学的真功夫。来自全省的优秀骨干语文教师云集翠中,咂摸品位二老的“法力”,大呼过瘾,视听酣畅!
他们有共同的“关键词”。
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发现彼此的交集真不少,可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
校长——都是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如假包换的教育管理者。
一线——都仍坚守在学校一线教学岗位,潜心课堂,看家本领都没丢。
年龄——都是“5字头”,话说也算到了可以“等退休”的年龄,但都不懈怠对教育的追求和信念,还是那么“爱折腾”。
学科——都是语文学科,在江苏语文教学界都颇具影响力,有各自的“杀手锏”。
诗意呈现课堂,一首散文诗,一首格律诗。
两堂课下来,听课老师们不禁都用“诗意”来评价二老,不过是两种不同类别的诗。
“老凌”带来的《散步》一课,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谈话式的问答,平等化的交流,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暗藏玄机。将随意的发现化为有意的思考,让偶然的提问成为必然的感悟。学生读出自我共鸣,教师找出教学契机,看似杂乱却有章法,形散而神不散,正是“老凌”的课——这首散文诗最精巧之处。
“老岳”演绎的是《幽径悲剧》,是一首精致的格律诗。层层深入的设计,环环相扣的导学,分析入木三分,解读水到渠成。一课三备,字句推敲,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留着问题课外思考,让学习成为主动的探究,让教育变成灵动的思考。为生搭云梯,直入青云界,书声朗朗,韵味悠长,正是“老岳”的课——这首格律诗最精致之处。
理念殊途同归,教育是为人的教育,忠于“以学定教”。
对于教育理念,他们有各自的理解和诠释,但笔者认为二者是殊途同归的,概括而言就是:教育是为人的教育,忠于“以学定教”。
老凌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明确:“不要忘记真正的自我和周围实在的世界。不要认为教育只是为了语言能力的获得而非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只是习得一堆惯用语,而没有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实存的、粗糙的、未被照亮的种种现实性就遮蔽在习惯用语之下,而没有自我构造。”他认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将那些被有意无意遮蔽的语言照亮起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共鸣,读出自我。他所理解的信仰就是,教育是为人的教育,绝不仅是知识与技术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如果我们只是死死的盯在为应试的效益上,去追寻所谓的“有效”与“高效”,这样的教育宁可不要,也许对于个体的精神生命的成长与丰富反而会更有益。
老岳说:“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更要清楚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以学定教就是让我们的教学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以学定教,就是要尽可能少教达到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的目的。它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克服权威的思想,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思维力、有创造力。”他认为,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需要明白教学目标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现代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教师认识自己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即由过去的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室,已经不是教师讲课的地方,而是教师领导学生讨论的地方。
陆志平先生在评课时提到,语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并反复强调语文课,要慢一点,再慢一点。阅读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品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到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精神境界,提升生命品质。我们的特级教师在课堂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一位是生命的歌者,一位是美的颂者,一个在《散步》中诉说着亲情,一个在《幽径悲剧》中控诉着愚氓,让我们栖息在诗意的课堂上,领略语文的魅力。但他们只是课堂教学风采的缩影。(曹奕 陈丽 宋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