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0.23,翠竹中学六位老师赴秦皇市北戴河区歌华营地体验中心参加了由教服中心举办的为期四天的“教师体验式培训”,全程采用“活动体验”的形式,展示教师体验式培训的设计、执行和评价的基本流程。营地的三位培训老师现场组织参训教师体验各类游戏活动,引导参训教师分享活动中的教育意义,分享了大量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操作与分享技巧。通过这些难以忘怀的培训,也让教师更有信心在体验互动中熔铸更用心的教育团队,去探索改变自我,从而创新教育。 培训感受: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此次体验式学习给我带来不一般的体验——改变与享受。最特别的改变是角色。首先我们定位的是参与者的角色。培训的每一阶段先从丰富的体验活动开始,需要人人参与,投入其中,亲身体验,力求真实,这与他们“要改变人们的想法或行为,要先改变人们的感受”这一理念相吻合。其次是学习者的角色。活动结束,我们会来到学习区,坐下,静静思考、反思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受到的启迪、活动依托的一些科学理论依据等等,就在这两种角色更替中开展充实的学习。同时,我们享受其中。最享受的是氛围。活动中,我们更多体验的是学生时代的乐趣,时而有跑跳蹲坐,时而有竞争,时而有团队协作;不在乎结果,更注重过程;是玩耍,是完成,是思考,是汲取;愉悦、舒适、尊重、理解、和谐的氛围让我们享受其中,让心灵释放、让心灵触碰,让心灵生长。这些体验感受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尹翔翔) 体验是为了加深感受,感受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两天半的培训与学习,如果说有什么能引起我更多思考的东西,那就是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学习过程,它不再是我们原先单纯的在课堂上一板一眼地讲解和练习,而是将课堂无限地扩大,只要是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地方都是我们可用的场所,真正将学生的感受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我们不可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教学的每一节课,但至少让我们多了一些有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裴志伟) 充实紧张的三天培训,好似一场需要细嚼慢咽的盛宴。第一道菜,功能实用,多变的空间设置。整个营地的建造空间开阔,室内阳光通透,大面的玻璃,让室内的空间与室外的风景没有了间隔,身在其中,不觉心情也明朗起来。有休闲的沙发,有放松的沙包,随意摆放在教室的角落。只需要将桌椅挪动,教具搬移,立刻空间可以转换。尤其是错落的台阶,有的成为一个小小的演讲台。有的加上皮垫,成为了结实耐用的坐席。可以阅读,可以聊天,谈心。第二道,上出生猛海鲜般劲头的课。这三天总结一个字:“累”,每天将近7个小时的课程,其中能坐下的时间,累计也就2个小时。其余的时间或是游戏,或是小组合作,都是动感十足,脑力激荡。第三道,一个课程概念与特点,一个学生发展区域,一个课堂模型,三鲜汇聚。主菜其实材料很分明,,不过课程的设计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可以细嚼慢咽。20多个活动的设计区别与以往培训的满堂灌,会让参加者,有深切的体会。层层推进,坚持回顾,不断反思,动手操作,培训的过程也是课程的实践。虽然就是三道,但是分量却也着实不清,教师以参与者和教师的身份体验的是双重的感受。作为参与者,我们体会了学生吃下这些菜的感受,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点会比较深刻,形象(不断反复强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多。给予教师的启发,我觉得是在课程设计时更加依循学习的心理规律,和活动形式的创造方面。(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