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文章内容
翠竹中学听课点评(地理)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屠 琍
 

 

概述:本课教学内容为“俄罗斯”。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有三点“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翠竹中学的研究课题是“以学定教”课堂的转型。根据课题概念界定:“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龄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在恰当的起点上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积极主动地、有成效地,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翠中地理教研组老师在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双向分析:既要准确地分析理解和落实课标要求,又要体现研究方向,找准学生学习起点设计学习任务,展开学习过程,推进动态生成,在研究实践中持续探求教学诸因素的协调,走向有效教学。这项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也是充满挑战的行动。受翠中邀请,我听了三节内容相同的课,并委托点评。应该说,所有的评课都是评课者的当场观察,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作为研究与交流可以言,可以互相探讨。但不是鉴定,更不是对老师的评价。

    关于曹全义老师的课:

从课的整体设计来看,老师努力根据课题要求,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力图在情境创设、激趣助学等方面寻求突破。导入阶段,老师展示有关俄罗斯的图片,配合自己创作的导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呈现教学目标后,老师应用PPT展示俄罗斯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分布。(学生读图回答)。教师在和学生的多频次活动中逐步推进教学进程(此时教学时间经历了约31分钟)。最后阶段:课堂上用约12分钟时间,进行检测和巩固。本课主要亮点是,大量的地图图片展示以及教师独创的学生角色独白插页,在教学中起到启迪思考的纽带和跳板作用。教学中重视情境设计、方法指导、互相点评、归纳总结,不出科学性错误。等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

从学习资源的利用来看: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但地图的选用要精到科学,导读、分析归纳等读图方法与技能指导要细致有序,条分缕析,丝丝入扣。该课读图用图的目的性略欠清晰,目标层次单一,认知要求过浅。需要进一步探讨学习任务设计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地里课上学会思考,主动追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境界。从地理课程功能发挥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意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究自然地理条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按课标要求,我们需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从教学内容来看,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强大的重工业。为此,在工业分布的教学上,要从矿产资源分布入手,揭示工业分布特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道理。本课在因果分析方面,深度不够。 从课堂结构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的推进中,活动形式单一,推进过程“赶进度”,很难保障学生学习的绩效。最后的复习时间长,任务多,但层次仍嫌不足。有效教学不是内容的堆砌,而是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于马玲老师的课:

总体来讲,通过昨天的研讨,马玲老师的教学设计已经积极地呈现着改进,教学活动设计努力贴近课标。体现地理教学的思想性、生活性、探究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上台指图,同桌讨论等,符合教学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把握较准,知识与能力要求很准确,注重情感体验好。全课体现的地理学科的研究思路,由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为主线展开,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形式多样,读图,填图,指图,分析等,课堂互动活跃。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特点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读图指导细致,提问具体,注意早刻度等细节,重视方法的归纳等。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内容详略得当。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课本41页根据地图和其他材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的讨论,应用图表做先行组织者的意义还可以充分强化,在总结中,还可以深入一步,请同学们结合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地形特点,分析它们对俄罗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

于钱秋明老师的课:

同样,通过昨天的研讨,钱秋明老师的教学设计已经改变很多,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教学设计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本课设计的学习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密切关系,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课程性质的综合性,通过分析,让学生对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教师的语言精炼,理答言简意赅,点拨到位。相对而言,本课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丰富,体现学校课题要求。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有关气候的分析:应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分析出俄罗斯因为纬度高所以气候寒冷,所以人口、城市、工农业以及交通等都主要集中分布在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欧洲部分和纬度较低的亚洲部分的南部。由于纬度高导致气候寒冷,基本成为俄罗斯区域特色的主导因素。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做到贴近课标要求,体现目标要求,区分任务类型。教师要善于将目标转化为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比如上述讲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任务: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区域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俄罗斯的位置与印度的位置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区域位置的关注与理解。本课任务单设计缺乏章法。任务过多(6个),目标不明,叙述不规范,期望通过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提高任务设计水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翠竹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28号 电话:0519-85561065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0202000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