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难得晴好的冬日里,常州市翠竹中学以学定教之数学课例研究活动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本次活动很荣幸的得到了原常州教育教研室杨裕前主任、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王洁博士的全程指导,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体数学老师的积极参与。
前章:月朗星疏,理念武装头脑
当天下午,在师生阅读吧,专家、校领导、全体数学老师济济一堂,以上午吴月洁老师在九(3)班教授的一堂函数课为课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
首先,由吴老师讲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吴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针对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精心选择例题,深入浅出的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杨裕前先生为在座的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如何观课如何评课的小讲座。杨先生的语言很朴实,“听课,每个学校都会弄评课表,若干个项目,打出来的分都是模糊的,10分也好,5分也好,为什么得这个分,是很难说清楚的,对一堂课的看法,不能成为一个模式,”但一语中的,“评课,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关注教师。”杨先生还指出,“观一堂课两件事,第一看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了,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认真听讲,可能是更高层次的参与,主动积极地去探究一个事情,这个指标是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要看学生具体的反应,是否聚精会神的看着老师在讲,是否独立思考,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跟同学讨论。第二看师生交流,课程内容的交流,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真正人格上的平等交流。前者是智力水平方面的活动,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主导下的活动。
在杨先生的指导下,数学组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既指出了课的亮点,又能中肯的提出改课的意见和建议,还有老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疑问。老师们发言踊跃,积极与杨主任互动,整个会场洋溢着一种友好而热烈的气氛。
后章:百花齐放,思想激起火光
12月11日上午三四两节课,由教导处钱秋芬主任和季宏老师在听取专家建议,接受同伴互助后就函数这同一内容分别用九年级两个班再次开课。
下午,还是在师生阅读吧,还是上回的专家领导老师,还是融洽的气氛,但是,老师们却格外的激动,脸上洋溢的,是有因为所收获而抑制不住的兴奋。
活动由潘亮生副校长主持,钱主任和季老师分别叙述了课堂教学设计,其他老师围绕这两节课自由发言,热烈讨论。
杨裕前先生先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优点,紧接着高屋建瓴,从理念的高度为老师扩宽了视野。他指出,课改的两个亮点,创造情境,合作探索,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合作探索是很值得研究的,不能只要求得出结论,而要注重获得过程性的东西,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杨先生的发言直击教育的本质,“所谓教育本质,你干嘛要去上课,为什么上课,最抽象最概括的话说就是为了学生发展,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学生获取尽可能全面的发展。”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从根本上解决何谓以学定教,如何以学定教,在座的老师无不感到豁然开朗。
杨裕前先生还就新课标问题与老师们亲切的交换了意见,鼓励大家站在一定的高度,解读新课标理念,研究理念,实践理念,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行动。
最后,来自理论前沿的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王洁博士还为“以学定教”注入了新的内涵。她认为,以学定教不光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还要鼓励学生挑战性的学习,要用老师的智慧在主导原则下使得传授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取得平衡。
“以学定教”是翠竹中学推进课堂转型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做一边学,这次的课例研究起点高,过程实,效果明显,为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摹本,更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素材。很多老师都欣喜的感受到何为“以学定教”了。这样的课例研究不光能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能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进行思维的碰撞,探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深化对“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认识,更积极的用理论指导实践,真可谓一举多得。(毛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