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沏壶绿茶,着一身汉服,浅跪。举杯,细嗅茶香,在悠扬的乐声里,梦亦回古。 5月6日,常州市翠竹中学小记者来到了中华孝道园,参加“感受国学之旅”活动。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换上了极具我国传统文化和特色的学童服。把衣服穿上身,也就是把规矩穿上身,而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把中国文化穿上身,记于心!不仅身着古人服装,还要学习古人的礼仪。坐,站,行;平,静,缓。 朋友间的行礼,师生间的行礼,亲子间的行礼;均为感恩当先——感恩朋友宽容相待,感恩老师辛勤栽培,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虽不是一个行礼所能道尽,但如此恭敬,如此感恩,会使世界变得美好,变得文明! 学会了许多古代礼仪,一缕茶香钻入鼻翼,沁入心脾。 礼仪老师用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将旁边壶中烧开的水淋过茶叶,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心在茶烟中渐渐沉淀,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涤静了胸中的苍凉,脑海一片空宁。沸水反复相沏,老师举起紫砂壶,举以45°规则的斜度,一点,两点,三点,俗称“凤凰三点头”。紫砂壶愈抬愈高,愈举愈斜,那茶流冲击着杯底,碰撞出悦耳的声响。一枚枚芽叶缓缓潜沉至杯底,再渐渐浮出,顺着水流的方向摇曳飘送,三沉三浮,茶叶微卷,就像是捏起的小皱褶。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呈“三龙护鼎”,力道轻缓柔匀地端起品杯,不破茶魂。紫砂托于掌心,几片茶叶在清澈碧绿的液体中舒展,旋转,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芽影水光,相映交辉。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眸色深柔,茶沉入杯底,似笔尖直立,天鹤之飞冲。浅浅的、浅浅的沉醉在茶香中,心之震撼。古之文化当真名不虚传,岂是“源远流长”就可形容的呀。 在祭祀大典上,两手交错置于额前,击鼓声从一开始的缓而矜持逐渐化为暴风骤雨般的鼓点,前面的三位男祭祀在女祭司高昂而又全然不失庄重的声音中开始了仪式。仪式直到结束前前后后最多不到二十分钟,却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在历史无情的浪潮涌动中见证了几千年华夏民族的兴衰,看不见摸不着,却确确实实存在的兴衰。国学在暗处牵引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方向,所谓国学,是传承。 当踏上一块边角镶嵌着湿濡青苔的地砖,意识到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当进入了红木桌椅摆放整齐的室内,开始沾染上儒雅的书生气息;当换上一身简雅朴素的学童服,‘规矩’开始上了身;当学着古人一般叩见行孝礼,开始明了何谓“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当半阖双眼注视着两片舒展的茶叶在被三指捻起的瓷杯中辗转起伏,时光似乎溯回到百年前的某个节点;当在艳阳中击响皮鼓,满怀敬意地将《朱子治家格言》低吟成诵,眼中国学的光芒开始闪烁交错;当祭祀典礼落下帷幕,刹那间开始理解起了五千年的大国文化必须得到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