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中国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课堂表现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极具本土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时间分为精讲精析、内化独学、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四个环节,有效突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我校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三年,坚持“走出去”交流学习和“请进来”引领指导,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对分课堂实验校”称号,《基于问题解决的中学“对分课堂”的构建》获评省规划课题并成为市前瞻性改革教学实验项目,学校也涌现了一大批对分精英教师与对分优秀团队。 求索须经磨练,创新才能开拓。对分教学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歇,11月29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通过大屏幕观摩数学教研组长万斌贤老师实时开展的对分展示课。 精讲精析环节,万老师播放一段展现不同形状建筑物的视频,炫酷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动感的音效将学生带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随即学生从中抽象出了常见的几何体,直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万老师熟练运用希沃白板将生活中的物品图片抽象成几何体,带领学生观察几何体的面,从而区分平面与曲面。万老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常州市文化中心建筑外立面图片,得出“几何体是由点、线、面组成”,助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万老师在本节课中巧妙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用软件将五棱柱、四棱锥模型见建构成几何体,在屏幕上可以自由拖拽和旋转,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棱柱棱锥的组成元素。 内化独学环节,学生们独立完成5个客观题和2个解答题,并在学生平板上选择客观题答案和拍照上传解答题答题情况。万老师实时关注学生答题和上传情况,只给予上传方面问题的指导。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按照“亮闪闪、考考我、帮帮你”三个环节有序开展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环节,聚焦练习中存在的难点,万老师再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直观展示,破解学生困惑。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万斌贤老师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善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突破重点、难点,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做好铺垫。 一堂精彩的课堂展示,一回扎实的理念落地,一次热烈的集体研讨,一页崭新的对分新篇。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各教研组将接下教学改革的“接力棒”,跑出对分课堂“加速度”。 教师评课: 语文 张涞: 当信息化教学遇到对分课堂,它们在万老师这节有趣的数学课中相互补充,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教师讲授部分,万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不仅有精彩的视频,也有“酷炫”的技术支持,将平面图形立体化;在独立学习部分,学生则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独学,随后上传自学成果,学习软件自行统计,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数学 季宏: 万老师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授此课,精讲的部分时间把握到位,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了各个几何体的构成,然后开始内化独学,最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其它小组或万老师给予正确、有效地指导。充分展现了“对分课堂”的优势,学生通过老师高端引领、自我消化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让课堂更高效! 数学 恽雯: 学之思之,本节课我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在抽象和晦涩的知识中,引入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常规的教学加以改进,积极投身课改浪潮,让技术、科技丰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广学生知识面,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乐学爱学的方式灵动地开展有意思的教学。 英语 卞婧珏: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一定是教师结合平板和AI技术,呈现图形,这一举措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更高效,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道德与法治 曹嘉伦: 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驱动学生不断思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节初中数学对分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每次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了老师们的精彩,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历史 陈越: 在课堂中,学生学习情绪饱满,老师精讲时能够认真倾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时能沉浸在思考中,交流发言时能够大胆质疑,能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交流热烈,万老师全程关注,挖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精准地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师生交流中,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生物 刘源: 从怎样算是一节好课的角度来谈谈我对这节数学课的认识。1.这是一节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基本特征是生活中的数学。2.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三个方面,都有所落实。例如利用几何图形来描述问题,应用空间想象来认识事物。3.从对分课堂的要求角度来看,对分课堂的4元教学特征明显。4.从教与学双方的关系来看,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又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法多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5.从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第2项落实的较好。6.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学习过程。 撰稿:吴艺佳 拍摄:田盈 审核: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