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中秋喜相逢,明月耀星旗更红。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庆祝国庆中秋双节同辉,厚植学生家国情怀,9月28日中午,我校特开展了“月饼传情,情满中秋”——制作常州亮月饼活动。 活动伊始,学生家长志愿者通过擀、包、压、煎等示范动作,生动细致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亮月饼的制作方法。大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姨的动作,生怕漏掉每一个制作细节。 期待已久的实践开始了,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专心擀面皮,有的娴熟地包馅,有的刷油煎饼,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专注和用心的神情。同学们沉浸在自制月饼的喜悦中,活动现场有条不紊,欢声笑语不断。 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个面团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香味扑鼻的亮月饼。它或许不是最精致的,也不是最美味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大家手捧着自己制作的亮月饼,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随后,同学们将亮月饼切成小块,送给各年级师生一同品尝。真情在月饼中传递,祝福在问候中流淌。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们还给关工委退休老教师刘卫平老师送去手作亮月饼,满满的幸福感在老教师心间荡漾。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身体力行地掌握了亮月饼制作的技艺,也深刻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和趣味。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 亮月饼是常州的特色美食,不过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做亮月饼了,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呢!中午,我带着我的小锅去煎饼。先在锅上刷一层油,然后将圆圆如月亮般的饼铺在锅上,立马发出呲呲的响声。然后就是隔一会翻一下面直至两面金黄,亮月饼就做好了。包着青菜或韭菜馅的亮月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馋的我直流口水。当切饼的同学将饼切好后,他们给了我一块,我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真好吃!我也是吃过“月亮”的人了! ——七1班司曼玉 今天中午,我们和七年级同学一起在食堂制作了亮月饼——这个就快失传的常州特色饼。从制作到烹饪的过程中,大家都在尝试中寻找方法,总结技巧。慢慢的,饼越做越娴熟,越做越好。虽然只有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但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关于烹饪有了一定的体会,另一方面,我们弘扬了做亮月饼这一传统文化,让它不再局限于老一辈人身上,随着时间流逝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将它重新带到了大家面前让人知晓,这是极有意义的。 ——八5班赵萱 墨绿的菜馅,焦黄的面皮,酥脆焦香四溢。在包饼的一道道纹路里,在一来一回之下,是亮月饼从初生至青涩又走向成熟。这是老常州对中秋的期盼,是家人团圆的心愿。“抬头是同一轮明月,我们也身处同一个当下。”常州向新的目标出发,不变的是亮月饼和我们的初心。常州的中秋文化,常州独有的非遗,既是传承,也是向新目标地进发与努力,不负我们的每个光辉时分。 ——八9班桂贤惠 巧手做月饼,美味共传承。制作常州亮月饼活动以传统佳节为载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生活、学会分享,感受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撰稿:杨子夜 拍摄:岳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