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考前心理辅导|作为学生/家长,我可以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蕾

中考还有10多天就要到了,学生和家长都感觉紧张感日益增强,也有不少同学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面对这些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调节。

作为学生,我可以做什么?

1、要接受焦虑。

面临中考,其实没有考生是不焦虑的考生在中考前应该做的是如何接受考试焦虑,而不是如何预防、防止考试焦虑。人们对待考试焦虑存在误区,往往把它当成一个消极的事物,其实焦虑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兴奋,人们处于适度紧张、兴奋的状态下,往往能激发起潜在能量,“急中生智”就是一个例子。同时焦虑也提醒考生,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没准备好,应该做点什么来弥补。考生可把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写在纸上,大声读两遍之后,会发现这些东西都很好笑。

2、要调整认知

调整认知就是变弊导思维为利导思维,所谓弊导思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利导思维就是只看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举例说,有甲乙两个同学在考试的第一阶段中都只回答了第1、3、5、8四道题。如果是弊导思维方式的人会计算自己没有答的题是多少分,计算自己已经丢了多少分,而利导思维的人,则会计算自己已经答了多少分,这样,随着考试的不断深入,弊导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丢的分数越来越多,会变得越来越焦虑。

考生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找一个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参照物,比较一下谁的进步比较大,以此激起自己的竞争欲望。

3、要自我放松

学会放松,缓解紧张的好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深呼吸,要领是:吸的时候要满要深,要把腹部膨胀起来,停1~2秒钟再呼,呼的时候要慢要匀,呼时最好嘴微张,也就是“吸进一大片,呼出一条线”,这样你立刻就会感觉肌肉放松,胸部放松,从而心理放松。

第二种方法是放松肌肉,先把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再放松,心里默念“放松”。

第三种方法是想象法,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想象你过去经历过的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也可以想象美好的景色。除此之外,出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找人聊聊天,或者做点家务活,这些都是一种放松。

4、要自我暗示

考生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焦虑要靠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的方法:一是多看、多想、多说自己的优点;二是多说积极的话,多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话。积极的自我暗示对稳定情绪、消除杂念、恢复自信非常有效。常暗示自己:“我能行!”

也可以在情绪过于紧张时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心情烦躁时默念“平静、平静、平静”……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

作为家长,我可以做什么?

第一,做孩子的优秀倾听者。

一般来说,孩子在面临重大考试挑战的时候,内心都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长时间的紧张备考,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身体疲劳倦怠。当心理压力积累太多的时候,孩子会容易感到情绪敏感和烦躁不安。

家长可以用接纳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在备考冲刺阶段出现的各种情绪表现,让孩子自由诉说表达心中的不快,家长通过耐心倾听的方式帮助孩子宣泄压力。当发现孩子在家发脾气和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尝试向孩子说:“爸爸/妈妈关注到你最近因为考试而情绪不太好,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让你感到好一点吗?”。让孩子明白到家长关心自己的情绪状况,并且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后再提供帮助。

第二,允许孩子适当焦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是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且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个体在考试中更好发挥。所以,家长不宜向孩子灌输不应焦虑、不能焦虑、焦虑影响成绩等观念,当孩子过分抵制焦虑的时候可能反而会让焦虑更加明显。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考试焦虑,告诉孩子只要全力以赴应对考试就可以,鼓励孩子把压力转变为动力。

第三,陪伴孩子克服倦怠。

临近考试,孩子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复习压力下,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倦怠,当倦怠感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高原现象”,孩子感觉到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因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因为倦怠而无法调整到最佳状态时,家长需要提醒孩子适当休息调整,督促孩子规律作息,提醒孩子要预留充足的精力面对考试。家长可以在迎考阶段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温暖感和被支持感,适当陪伴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在应付紧张的备考任务的同时可以适当放松。

第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如果孩子对考试缺乏自信心,家长可以分析具体原因。假如孩子对考试有过高期待,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调整考试目标,降低孩子考试压力。假如孩子性格不自信或经历考试挫败后自我怀疑,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回忆其过去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本身具有的优势和能力,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增加面对考试的自信心。另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思考既往考试发挥不佳的经历是否具有偶然性或者受外界因素影响,减少孩子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第五,关键时刻不要自乱阵脚。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拥有接受现实的心理,要学会坚强。毕业年级大小考试无数,成绩起伏,复习遇到瓶颈都很正常。成绩不稳定时,家长不要自乱阵脚,焦虑过头,以至于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