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3-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蕾



2月28日,翠竹中学七5中队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走进了常州非遗传承研修中心,系统直观地了解、认识非遗,并在认识非遗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领悟民族精神的力量从而加强自身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01 走近非遗,传承技艺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天工楼”,老师很细致的为大家介绍了各种非遗传承项目。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乱针绣、金坛刻纸、常州留青竹刻、陶艺、木艺、掐丝珐琅画等。老师重点介绍了金坛刻纸,给同学们展示了《华夏一家亲,同为圆梦人》这一作品,代表“56个民族息息相关,同为一家”;还有“蛇盘兔”作品细致入微、引人赞叹。呼吁大家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做到技艺、精神双传承。

02 匠心筑梦,纸艺传情

“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金坛被称为‘刻纸之乡’……听着台上老师详细地讲述“金坛刻纸”的历史文化、基本纹样以及刻纸技巧。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试为快。同学们利用垫板、纸张、水笔、边框自行创作图案,用刻刀一刀一刀地将图案刻画下来。不一会儿一张兔子图案的刻纸就呈现在大家眼前。通过此次体验,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刻纸这种非遗文化知识,感受此项技艺的魅力,真正实现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

学生感悟:

金坛刻纸,它属于中国乃至世界非文化遗产,有悠久的历史。上课时,老师以《56民族图》作为示范,讲解如何刻纸。工具为垫板、刀、宣纸。基本纹路有月牙、圆点、锯齿、朵花、柳叶五种。先用铅笔画,再由内而外,由复而简刻出。刻制稍有难度,我甚至刀还握的有些问题,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刻出来了。虽然看着简单的费了我不少心思,这就好比学习,虽然简单,但用时还需更加专注努力。

——七(5)中队 鲁思言

文创、刻纸、油画、掐丝画、乱针绣、留青竹刻……许多传统文化,都绽放着历久弥新的风采。瞧,那颜色丰富、五彩斑斓的乱针绣,光影层层叠加,竟全是用丝线绣成的,看似没有章法实则有着内在规律;看那精美细致的梳篦,利用龙元素,层层勾勒,含有这常州古城特色的韵味……

——七(5)中队 李夏柳

最令人惊叹的是金坛刻纸,只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属于剪纸的一类。常州被称为“中国民间美术刻纸之乡”。杨兆群老师的《华夏一家亲,同为追梦人》的刻纸作品,细腻生动的线条富有独特的魅力。我们也亲身体验了金坛刻纸,刻纸要遵循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顺序,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刻的是兔子,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如意,祈求生活美满幸福。

                                         ——七(5)中队 俞欣悦

今天,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前往常州工程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在学院的一栋教学楼里,我们参观了用钢笔和马克笔绘制的常州各地景观、丙烯绘制的斑澜的丙烯画、栩栩栩如生的油画、活灵活现的掐丝画等作品。同时还有许多精美的文创周边以及工艺品,例如梳篦,乱针绣等。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金坛刻纸.它是中国剪纸中的一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陕西,甘肃等地较多,常州却较少。看着一幅幅繁复精致的刻纸,我不由得在心中惊叹:这要花多少功夫才能刻出如此细腻生动的刻纸呢!

——七(5)中队 王昕洋

 

 

中国非遗文化见证了历史发展,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资源,更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而今天,我就有幸去参观了非遗基地,体验了金坛刻纸。远看是景,近看才能发现端倪的油画,色彩靓丽,惟妙惟肖。再有是身为“常州三宝”之一的乱针绣,针线密密麻麻,立体感强,这讲究一个“乱”字,虽乱,却乱的有章法,精妙绝伦。掐丝珐琅画也是形式多样,小巧又精致。“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它传承下去!

——七(5)中队 赵萱

撰稿:七(5)班 陈曦乐

拍摄:田盈

审核:单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