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问题: 我们研究的生物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力培养与提升的实践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情境下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发现者、激励者、提升者,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提升、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学习毅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具体的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基于本校学生学情,针对在初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进而形成对于本校学生行之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本校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将研究目标具体细化,分为三步: 前期目标:了解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一般状况(基于学生学情,包括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中期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教学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学习能力(本目标的实现分三步走:通过探究课堂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细胞模型的制作”的课后延伸教学为载体对探究学习力的强化以及通过“小麦种植活动”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终目标: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开展及本校学生生物探究教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具体内容: (1)生物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力的特点研究 (2)生物探究课堂各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途径研究 (3)生物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价值研究 首先注意研究目标的定位:主要是课堂探究教学(包含课后延伸教学) (二)研究过程 1、积极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课题研究,理论先行。在课题研究初期,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研读了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理解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的新内涵、新发展,明确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通过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同在生物探究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学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习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再次,学习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明晰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课题组全体教师提供了动力,为了是课题研究顺利、高效地开展,我们还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及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学习《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生物》等相关书籍,从“心”出发,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探究教学的方法理论,及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方法,寻找提升探究课堂中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高效教学的途径,让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课题组成员借学校课改东风,全方位了解关于“对分课堂”的知识体系,转变教师自我观念,改变教学设计中教师本位的主导性,由原来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体系向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体系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向主动参与的学习者转变。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读书,带来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传统课堂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提高学习效率,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上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目标的制定更贴近学生,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内容除立足课堂教学外,还关注课后教学延伸活动。这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快了课题成员研究的步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并为一次次的课例研讨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2、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过程,通过调查,我们才能明了学生的学习的现状,找到实践研究的起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自己的任教班级中确定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的学生还是以常态课教学为主,而实验班异质分组,自行选题,教师指导,组内分工,合作备课、上课,实验时间跨度一学期。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与比较,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流谈话,我们得出,我校学生学习特点:1)认知的意识性和目的性较好,能根据教学要求认知事物,但精确性和概括性需进一步提高;2)在特定环境中,对细节的感受力,对事物差别的辨别能力较好,注意力也相对持久;3)知识的记忆中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正在发展;4)形象思维能力较突出,抽象思维能力和有意想象能力在增强。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问卷调研,调研问卷见附录,调研结果如下:80%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是模糊的,而且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学习力评价普遍偏高,这说明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应用前景也是广阔的,这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3、精心设计,研究生物探究课堂各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途径 3.1、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力 探究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被引导并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因此,在了解了本校学生的学习力基本情况之后,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反思修正自身教学行为的同时,不断组织研讨,努力尝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以此在探究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探究教学的展开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进而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在不断地探索和思维碰撞中得到提升,最终内化建构为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因此在课堂设计上,我们首先注重观察力的培养,它是学习力养成的基础,对客观事物细致、全面的地观察了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积极投入研究,这样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探究的意志力都会有很大的增强。其次,我们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期通过宏观现象的观察,以问题为导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当然,只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只会使学生重复机械的探究,对其学习力的成长作用有限,我们还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问、敢思,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的能力。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学设计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有结构到功能,围绕主线——叶为什么是光合作用器官展开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最终得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核心观点,期间穿插展示一些与之相关的常见生活现象,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予以解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当然,由于学习任务较细,探究活动较多,学生能力不一等因素导致课前预设任务没有全部完成,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将部分课堂探究任务移至课外,使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外的学科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2、以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力 虽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探究课堂中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但是学习力作为学生的一项特质能力,它的养成并不一定仅局限于课堂中,课后活动作为其有效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细胞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小麦的种植与观察、行翠课堂之形色茅山等丰富多彩活动,将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学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为探究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4、思维碰撞,总结生物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价值研究 教育的本质除了教书育人,更是师生思维、心灵的碰撞,是创新和灵感的交织,其表现形式便是学习力。学习力的提升不可忽视,这种成长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基于生物,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和实验探究去全方位的进行教学。生物教学可谓是科学探究的窗口,只有利用好这扇窗,才能为学生打开成长的“天窗”。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再认的过程,是教学实践过后对课堂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再次雕琢。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具有总结性和批判性的特点,教学反思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思考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得到的体验是深刻的,及时将这种体会记录下来,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修正不足,有利于提升我们教学经验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智慧。“思而不学则殆”,反思过后的行动更为重要,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改进,还是对学说的重新设计,都会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进而内化成我们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不断武装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懂得学习,会学习的老师,而写教学反思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更是大有裨益,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记录问题,从而在改变中提升教学能力。 生物的探究课堂,大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到一个问题的设计,一个实验步骤的次序都是我们发丝的对象,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反思,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找到培养学习力的“增长点”,无论从哪个点切入反思,我们的反思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反思中,课题组成员多次梳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在通过不断反思自我提升的同时,课题组老师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积极地听、评课研究教学,切磋技艺,在思维的碰撞、智慧的闪光中达到整体能力的提高。 基于学习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对于生物教学是巨大的突破和改革,具有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从教师方面,课程注重互动,动静结合,融和讲授法和讨论法,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交流等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锻炼。从学生方面,基于学习力培养的课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读书,带来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学习主体突出,目标明确,课程效率高。 |